清静发凶而得其发吉

李氏家训最经典全文李氏家训德人生百德,孝悌为先。敬孝双亲,关爱宗足。生宜敬养,丧宜薄葬。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祖为我根,敬事勿怠。人有百学,德为之率。无孝不教,无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清静发凶而得其发吉相关知识,如果能解决您在清静发凶而得其发吉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氏家训最经典全文

捧一本喜欢的书,放上巫娜的古琴曲,再点一盘香……有种回归自然的清静
李氏家训

人生百德,孝悌为先。敬孝双亲,关爱宗足。生宜敬养,丧宜薄葬。丧尽其礼,祭尽其诚。祖为我根,敬事勿怠。人有百学,德为之率。无孝不教,无德无才。忠厚为人,谦恭待人。助人三分,自益七分。对人不二,方可称仁。君有四德,仁礼义智。人有四忌,抽喝嫖赌。百善孝先,万恶淫首。淫祸到头,家败人亡。遗后遗德,勿以厚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儒释道回,宗教互通。小则修身,平衡身心。大则治世,定国安邦。万教之宗,道德修养。佛讲心性,道守无为。佛讲心净,道求心静。其宗为空,其旨为无。不妄不念,万念不生。心净无染,感化众生。物我两忘,大彻大悟。殊途同归,教人向善。大善大德,成圣成仙。

勤俭持家,奢糜生祸。勿羡人富,当效人俭。饱时一口,饥时一餐。衣食住用,量力而行。敝帚自珍,集腋成裘。俭入奢易,奢返俭难。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勤则体健,懒则无能。花七存三,何惧不测。时时当记,物力维艰。

财为外物,人为根本。生不带来,死亦不去。开源节流,求财之始。累积资本,择机而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定目标,奋力而行。技高一筹,财自聚来。为商之道,诚信为本。利益分享,合作共赢。福命在天,随遇而安。勤关门户,时时防盗。家有余财,多赠亲友。乐善好施,福禄永存。小舍小得,大舍大报。物散人聚,物聚人散。锦花何若,雪中送炭。居家之道,不可显财。俗子视利,世态炎凉。

和气蒸蒸,居家必兴。家若失和,何来亲情。理不为家,法不为民。于外讲理,在家论情。夫妇和睦,白头携。择媳嫁女,温厚贤良。凡事忍让,自得怡情。睦邻友好,众志成城。有恩必报,有仇莫记。反目成仇,诸事不顺。

学业之道,尊师重教。子孙虽愚,不可不教。万贯不若,一技在身。娇惯子孙,福禄何存。学贵有恒,精益求精。求学之法,最要虚心。授人以渔,求学求法。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高瞻远瞩,自强不息。

三思而行,以防不测。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戒骄戒躁,静则安身。事无七成,不可妄为。鲁莽从事,不败才怪。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日当三省,洁身自好。常思已过,莫论他非。

廉洁奉公,神鬼无忌。心系天下,忠正爱民。励精图治,造福一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官四败,昏傲贪诈。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贪图人财,寝食难安。更留把柄,反遭暗算。

为人以信,信则生威。言出必行,行而必果。说到做到,一诺千金。祸从口出,缄默者智。信誉第一,莫图短利。百事躬查,蜚言莫信。勿信其言,当观其行。说是非者,是非之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忍心上刀,不忍祸招。忍不能忍,方为圣人。水低成海,人低成王。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理让三分。人善人欺,苍天不欺。水流低处,滋生万物。厚土百侵,万物丛生。光照大地,无欲无求。人生苦短,唯德永生。皮囊受苦,唯心不动。笑看荣辱,天地可容。

事有阴阳,交替运行。阳极生阴,阴极阳至。无好无坏,乐极生悲。阴阳互转,生生不息。功成身退,莫恋高位。功高震主,位高则危。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知得进退,方可安身。十分聪明,留得三分。谦益满损,敬净静竞。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内心清静,欲岂能生。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吉凶悔吝,超越吉凶。命由心造,福自我求。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圆通处事,内方外圆。凡事循序,不可冒为。事有先后,轻重缓急。顺应天意,道法自然。审时度势,能屈能伸。求同存异,世界大同。命定运动,可控非控。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天下大势,天地人和。放大胸怀,游身物外。
沧州李氏二十世孙学峰记
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
李世二十一世起用字
崇文延世泽,积德庆长春,志学兴晟合,恩浩振国安

吉原是什么

面对世上纷纷扰扰的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志向高洁,然而接近了却

1. 明史夏原吉古文翻译

原文: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 ①而异之,擢户部主事。成祖即位,转左侍郎。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 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 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爰书②,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③奏也。”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夏原吉字维哲,他的祖先是德兴人。他的父亲夏时敏在湘阴做教谕官,于是在这里安家。夏原吉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努力学习,奉养母亲。因州县地方官荐举进入太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诸生中有的人大声说笑,夏原吉端正地坐着很严肃。明太祖暗中观察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做户部主事。明成祖即位,调任他任左侍郎。浙西发大水,主管官员治水不见成效,永乐元年,命令夏原吉去治水。夏原吉穿着布衣徒步行走,日夜治理谋划,最热的天气不张伞盖,他说:“百姓劳苦,我怎么忍心独自舒适呢。”治水完毕,他回到京城。永乐七年,皇帝北巡,命令夏原吉兼代理皇帝所至之地的礼部、兵部、都察院政事。有两个禁卫军官冒领月俸,皇帝要斩他们。夏原吉说:“这个不合法律,假如他们确实是盗窃,将施加什么刑罚呢?”皇帝于是停止了斩他们的诏令。明宣宗三年,随从皇帝北巡,皇帝拿夏原吉袋子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啊?”夏原吉回答说:“军队中还有挨饿的人呢。”皇帝命令把高官的饭食赐给他,而且犒劳了将士。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同在朝班的官员有优点,他就采纳接受;有的人有小过失,他一定为他们掩盖不张扬。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他所穿的皇帝赐给的金织衣服,夏原吉说:“别害怕,脏污可以洗掉。”又有一次一个官吏弄脏了精微的文书,磕头请求死罪。夏原吉不追问,自己入朝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皇帝命令换了文书。吕震曾排挤夏原吉。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平江伯陈 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 有才能。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他曾经夜晚审阅记录罪犯口供的文书,拍着桌子叹息,笔要下落总是停止。妻子问他,他说:“这是年终执行死刑的奏章啊。”有一次他与同朝班里的官员到别的地方饮酒,晚上回来时赶上下雪,经过宫门,有人想要不下马。夏原吉说:“君子不能因要昏暗中使品行堕落。”他谨慎如此。

2. 苏逢吉 长安人 古文翻译

试译如下:

苏逢吉,是长安人。父亲名叫苏悦,苏逢吉母亲早逝,苏悦独身,身边也没有服侍的人。苏悦喜爱喝酒,即使喝得不多,然而却成天吮吸饮喝。其他人送来的膳食,都不认为不好,等到苏吉下厨烧烤,才肯下筷。苏悦最初在四川做官,官职累升到朝庭,正逢苏逢吉开始学习做文章,曾经代替父亲写文。苏曾经为高祖做事,高祖对他以礼相待,于是沉着安详地推荐苏逢吉说:“我年纪大了,才学没什么可取之处。儿子逢吉粗略的学习了一点做文的知识,性格又恭敬正直,假如您不认为犬子无能,希望让他在你身边做事。”高祖召见了苏逢吉,逢吉因为精神、利落、聪慧,高祖很喜欢他。没多久,提拔他做幕宾佐吏,凡是有什么谋划,让他侍立在他的身边。高祖一向严肃刚毅,等到镇服太原,地位声望尊重,其他办事官员很少请求受到接见。只有苏逢吉每日侍奉左右。两使的文簿堆满了,没有人敢通报,逢吉把文簿放在袖子中,等到高祖高兴了就进献给他,大多认可了。

3. 陈循传明史文言文的译文

文言文陈循传的翻译

文言文陈循传的翻译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明代江西泰和人.跟杨士奇是一个市的老乡.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第一名,授修撰,进侍讲.宣德初直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英宗皇帝被蒙古族乌刺部俘虏.据载,英宗被掠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惶乱,不知所措.有人主张南迁.于谦那时是兵部侍郎,高声道:“欲迁者可斩!”陈循说:“于侍郎言是.”支持于谦.一些朝臣拥立景帝即皇帝位.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尔进少保兼文渊阁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

后来英宗皇帝回来复位,由于石亨等诬大臣于谦谋逆,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其时陈循已经78岁.

陈循初为进士第一名,可知其才气.其善诗文,谪居铁岭时,正值铁岭重修圆通寺,他为之撰《银州重修圆通寺塔记》,为开原撰写了《重修崇寿寺塔记》及铁岭咏诗多篇,他曾在铁岭收授生徒,以执教为业.他喜爱铁岭的名胜古迹,写许多诗加以赞之.

据《明史》载,陈循为官比较清正,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虽知反惹恼皇帝,多亏他为之辩才得免罪.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建议效古代帝王行事,治理朝政.当时江南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予农,多为皇帝采纳.后来,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约卒明英宗天顺五年.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希望对你有用处!

4. 文言文 居大不易 翻译

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

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又有什么难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儿戏罢了!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诗人十六岁到长安赴试,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及披卷阅得《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

5. 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刘禹锡传

《旧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

世为儒。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素善韦执谊。

时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颇冯藉其势,多中伤士。若武元衡不为柳宗元所喜,自御史中丞下除太子右庶子;御史窦群劾禹锡挟邪乱政,群即日罢;韩皋素贵,不肯亲叔文等,斥为湖南观察使。

凡所进退,视爱怒重轻,人不敢指其名,号“二王、刘、柳”。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

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

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始,坐叔文贬者八人,宪宗欲终斥不复,乃诏虽后更赦令不得原。

然宰相哀其才且困,将澡濯用之,会程异复起领运务,乃诏禹锡等悉补远州刺史。而元衡方执政,谏官颇言不可用,遂罢。

禹锡久落魄,郁郁不自聊,其吐辞多讽托幽远,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赋数篇。又叙:“张九龄为宰相,建言放臣不宜与善地,悉徙五溪不毛处。

然九龄自内职出始安,有瘴疠之叹;罢政事守荆州,有拘囚之思。身出遐陬,一失意不能堪,矧华人士族必致丑地,然后快意哉!议者以为开元良臣,而卒无嗣,岂忮心失恕,阴责最大,虽它美莫赎邪!”欲感讽权近,而憾不释。

久之,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诀,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帝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它人,尤不可赦。”度不敢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终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赀以给也。

凡学官,春秋释奠于先师,斯止辟雍、頖宫,非及天下。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

汉初群臣起屠贩,故孝惠、高后间置原庙于郡国,逮元帝时,韦玄成遂议罢之。夫子孙尚不敢违礼飨其祖,况后学师先圣道而欲违之。

《传》曰:“祭不欲数。”又曰:“祭神如神在。”

与其烦于荐飨,孰若行其教?今教颓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儒者所宜疾。窃观历代无有是事。

武德初,诏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祭。贞观中,诏修孔子庙兖州。

后许敬宗等奏天下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立社。玄宗与儒臣议,罢释奠牲牢,荐酒脯。

时王孙林甫为宰相,不涉学,使御史中丞王敬从以明衣牲牢著为令,遂无有非之者。今夔四县岁释奠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适资三献官饰衣裳,饴妻子,于学无补也。

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春秋祭如开元时,籍其资半畀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州县进士皆立程督,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

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俄分司东都。

宰相裴度兼集贤殿大学士,雅知禹锡,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为苏州刺史。

以政最,赐金紫服。徙汝、同二州。

迁太子宾客,复分司。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始疾病,自为《子刘子传》,称:“汉景帝子胜,封中山,子孙为中山人。七代祖亮,元魏冀州刺史,迁洛阳,为北部都昌人,坟墓在洛北山,后其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檀山原。

德宗弃天下,太子立,时王叔文以善弈得通籍,因间言事,积久,众未知。至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翰林学士,阴荐丞相杜佑为度支、盐铁使。

翌日,自为副,贵震一时。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

三子者皆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

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其自辩解大略如此。

译文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於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贞元末,王叔文於东宫用事,后辈务。

6. 求一篇古文翻译,温仲舒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

《宋史》有传。 太平兴国二年,温仲舒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吉州。

再迁秘书丞、知汾州,坐事除名。未几,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

端拱初,拜右正言、直史馆、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

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

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

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

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

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二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

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

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

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尝总机密之职,在吾左右,当以绥怀为务。

古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对易其任。

连知兴元、江陵二府,加给事中。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

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

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

五年,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

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

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

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

7.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 *** 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8. 明史夏原吉古文翻译

李时勉,名字叫做懋,以字称呼他(即李懋,字时勉)。安福人。他小时候,冬天很冷,他就用被子包住双脚伸进桶里保暖,坚持读书。永乐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学习,参与修订《太祖实录》。被授予刑部主事的官职,又参与重新修改《太祖实录》,完成后授予翰林侍读。他个性耿直,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永乐十九年,北京紫禁城的三座正殿遭遇火灾,皇帝下诏请求天下人上书直言得失。李时勉条列出关于时事的十五条建议。当时明成祖朱棣决计迁都北京。正在招徕各地的百姓到北京居住。李时勉上书说大兴土木的害处和远方来朝贡的人不宜让他们居住在他天子脚下。触忤了皇帝。过了一段时间,看了其他的建议,大多切中时弊,就把他的奏折放在地上,又捡起来看,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李时勉被人诬陷入狱。过了一年多被释放 ,杨荣推荐他官复原职。洪熙元年又上书言事。(惹得)仁宗皇帝很生气 ,把他召入便殿责骂,李时勉抗辩不屈。皇帝命令武士用金瓜(锤)打他,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的时候几乎快要死了。第二天,改任他为交趾道御史。他决定每有一位新的犯人入狱,就写一篇奏折谈论时政。奏疏多次呈上,没有答复。最后他被下锦衣卫狱。李时勉曾对锦衣卫的一位千户有恩,当时(那位千户)正好去监狱视察,秘密叫医生来,用药物帮他止血治疗,(李时勉)得以保住性命。仁宗病重快要死去的时候,对夏元吉说:“李时勉曾经当面羞辱我 。”说罢,勃然大怒。夏元吉安慰仁宗。当天晚上,仁宗病死。宣宗皇帝即位过了一年多,有人把李时勉触怒先帝(仁宗)的事上报宣宗。宣宗大怒,命令使臣说:“把他绑来,我亲自定罪,一定要杀了他。”说罢,命令王指挥使把李时勉绑赴西市斩首,不让他入见皇帝。王指挥从端西旁门出去 ,而前面派出的使者已经带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王指挥)没有碰到(李时勉)。宣宗远远望见,说:"你这个小臣竟敢触犯先帝,你奏折里怎么说的?过来告诉我。”李时勉叩头说:“微臣说先帝病重不应过度宠幸嫔妃,不应让太子离开身边。”宣宗面色稍微好转。于是慢慢陈述了六件事。宣宗让他都说出来,李时勉说微臣惶恐不能 都记得。宣宗更加宽慰,说:“这恐怕很难当众说出来,你奏章的草稿呢?”回答说:“已经烧掉了。”皇帝长叹一声,夸赞李时勉是忠臣,立刻释放他,官复原职,作翰林侍读。等到王指挥从监狱回来,李时勉已经穿好官服站在殿前。

陇西李氏家训

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
一、敬祖先
祖先是人的根本,根本固枝叶荣。根本不培,难荣枝叶。祖有远近之分,近代祖先,
近代人则敬之,远代则不知敬,岂知无远代之祖,近代祖从何而出!因近代为我之祖先,
远代更为近代祖先的祖先,我不敬远祖而近代祖先的心不安,因此,必报本中又报本,
追远中更追远,才可说敬。敬祖必按时祭扫。修其坟茔为先祖所栖,若不修必被别人侵
毁,我族人切不可轻视而露祖骨。
二、孝父母
人子为父母所生养,教育其恩如天地。粉身难报,孝父母为天经地义,切不可失养
失敬有违天伦。凡我族人,奉行孝道,铭记于心。
三、和兄弟
至亲莫如兄弟,兄弟乃同胞共乳之人。同室而长,如手如足。人每每重朋友,恋妻
室,而于兄弟间反至参商,而不知手足难得,凡我族人,切不可因争产争财而伤其手足。
四、教子孙
子孙不必都聪明俊秀才让读书,虽愚也不可不读,聪明的固然可望成才,愚者读书
不至属于下流,如尽到义务完全一定的学业也不能继读,亦应令其学艺耕耘经商,尤戒
侈淫,使子孙不好的行为而为父母,为祖者才不愧教子有方。
五、睦宗族
宗族,吾身之亲,千支同本,万脉同源,始出一祖,不睦宗族,不敬宗祖,则近如
禽兽。凡我族人切不可相残相欺,以伤元气。
六、和亲邻
凡新旧亲戚,无论贫富,皆当往为有礼,相亲相爱不可遗忘。至于邻里同居共处,
和气一团多少益处,损多少烦恼,切可彼此生角而成后患。
七、守国法
居家之道,为善最乐,保身之策,安分为先。国家法律尊严,无非禁民为非,导
民为善,合乎天理人情,道德常规之至。人能准情度理,自不作奸犯科。苟视法典为
儿戏,将一堕法网之中,轻则辱身败名,重则破家陨命,上以贻忧于父母,下以遗累
于妻子,所以君子怀德,德必出于君子,凡我族人应遵纪守法做安份之民。
八、勤力作
人生衣食岂从天降?全凭人力营作中来,男女勤劳,各当尽力。虽一岁所入,公
私输用而外,剩余无几,而日积月累,自至身家丰裕,子孙世守,利赖无穷。一有游
惰则贫乏继之。凡执艺行业俱以勤力为本,才无饥寒。
九、务农业
国以家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农为衣食之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以
养子孙,所以为生存之本。如不勤耕力作,必致荒芜田畴。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
以致终身饥寒。
十、去奢侈
淫侈之费甚至天灾。一家度支甚繁,当用固不能辞,不当用务须俭约,才有盈余。
徒尚奢华,不知节缩,须知一岁之终,所入有限,所出无穷,务须谨慎。
十一、出异端
左道惑众邦有常法,邪说诬民,律所不容。近有游手无赖之徒,往往假借凶祥
祸福之事,以售幻诞无稽之谈。始则诱取资财以图肥己,渐至男女杂处,树党结盟。
阳窃向善之名,阴怀不轨之计。一旦发觉惩逮株连,遗患不浅,能不惧哉!凡我族
人应出其异端,以正家风。
十二、禁赌博
家风之坠,邪淫者,十恶之有;赌博者,倾家之源。赌博害人深,家产既尽,
借贷无门,非劫夺以为生,即偷窃以乞活。故好赌实盗贼即好赌这归宿。即令不
为盗贼,饥寒交迫,滋事生非常违国法。族中有产者,务重惩其窝家,则歪风自止。
十三、禁吸毒
毒品之流毒中国也,深矣!大则有害生命,倾家荡产,小则丧失作有害生存,
如不禁戒,不但前人被其害,而后人亦遭其毒。凡我族人切不可贩毒吸毒,以害
人害己。
十四、正人伦
人伦,九族之源,人生所当,存于方寸之中,而尊卑长幼各得其序,纲常伦
纪各得其次。凡我族人,要必言正名顺不可乱伦。
十五、慎婚配
婚配,为人伦之始,结婚合配当审其人品性格,究其清浊白。苟婚配不择
淑女,非持为终身之害,而倾家声之不小,凡我族男丁女口未出五世而婚配者,
应视为乱伦者应受全族人共诛之,受国法而处之。
十六、重敬贤
敬贤,乃我族人之重望也。贤者为人之师,其学有所传,礼有所学,不重
贤是人之愚昧,不得为人也。凡我族人,务必尊长敬贤 以示文明之族风。
摘自二00四年孟秋《李氏(崇伦堂)续修宗谱卷首.二》
<<李氏家训选录
(周代)伯阳公家训:
一、强梁者,不得其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二、上德若谷,知足有辱,知山不殆,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三、轻诺必寡信。
四、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身,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妾取。
五、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宏达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
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八、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九、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故几以道。
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十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十二、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以智治国,国之祸。
十三、为无为,则无不为。
十四、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知足。咎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常足也。
十五、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一乡归之;无此四者,民不归也。不归用兵,即危道矣。
十六、良贡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十七、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为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足以不去。
十八、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十九、夫物芸芸、各复其根。
二十、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未玄同,诗曰:
修心炼性列三清,著作混无道德经。
精气神为三至宝,抱远道教度原灵。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