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黄历凶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9908个字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写在前面前一段时间上网课打盹的过程中突然脑袋里就蹦出了这些问题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呢为什么一个月是30天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9908个字 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写在前面

前一段时间上网课打盹的过程中

突然脑袋里就蹦出了这些问题

为什么一年是12个月呢

为什么一个月是30天呢

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呢

以前的人又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呢

天和年的概念又是从何而来呢

阴历和阳历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每隔四年要有一个闰年呢

在这些问题诞生的时候

我也有第一时间去思考了一下它们

但是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我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推文的诞生

推文的题目之所以要起名为“0.1切”

因为“0.1切”是“一切”的十分之一

是在这篇推文写完之后

觉得自己对于年月日以及历法的了解

还只是掌握了一点点皮毛

我们先尝试不分国界

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问题

古代的天文学之所以如此发达

是因为他们的耕种劳作、起居作息

很多都需要依赖于天文观测

倘若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社会

我们该如何知道

什么时候要播种粮食

什么时候冬天快到了需要添置衣物储存粮食

可以想象得到

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批劳动人民

是完完全全处于一种尝试阶段的

就像很多的手艺一样

是作为一种经验和文化流传下来的

前一代人为了告诉子孙播种的合适时间

避免他们在下一个作物的循环里挨饿

就要通过一种有参照的方式来将他们的经验教给下一代

因为地域和文化的不同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历法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历法

当追溯到世界最早的苏美尔文明(Sumerian civilization)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

表明苏美尔文明约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

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歌词里的楔形文字

就是苏美尔人所发明的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

是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

并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苏美尔人当时所处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

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

是古希腊对于两河流域的称谓

两河则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区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气候

其余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虽然土地肥沃

但是环境较为恶劣

因为降雨较少的原因

导致苏美尔农业十分依赖灌溉

在当时

灌溉是通过使用运河, 渠道, 堤坝, 堰, 和水库等来完成的

再加上底格里斯河频繁和猛烈的洪水

所以苏美尔人必须掌握准时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

而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

要用什么样周而复始的事物来计量呢

于是有着阴晴圆缺变化的月亮

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他们将一次弦月到第二次弦月出现的时间

定为一个基本计时单位

这个基本计时单位现在被我们称之为“月”

至此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太阴历”就诞生了

因为太阴在我国古代是月亮的别称

所以太阴历叫做月历的话大家可能好理解一些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

太阳和月亮比起来

太阳又大又亮又热乎

是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存在

为什么人类首先观察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呢

首先要否认

并不是因为诸如“太阳太亮了无法直视”此类的回答

而是因为对于最开始的农耕社会来讲

太阳的周期相较于月亮的周期

要漫长得多

对于当时朝不保夕的人们来讲

没有条件以及必要去进行太阳周期的观测

直到等到后来农业文明相当发达

并建立起早期的王国以后

人们才开始了对于太阳周期的精确观测

其实在太阴历之前

人们最先观察到的

是物候历

物候历也叫自然历(natural calendar)

是按自然现象出现的顺序而编制的一种日历

比如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果熟的过程

亦或是叶变色和落叶的日期

都可以被称作是物候历

那通过月亮的周期确定了“月”的概念以后

又是如何知道一个月里具体的天数的呢

一个字

——数(shǔ )

数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日升日落的次数

也就是数白天的次数

可是当我翻阅了很多书籍资料以后发现

里面都是直挺挺地写着

“人们就把月亮循环一个周期所需要的29.5天的时间

视为一个基本的计时单位”

愚钝的我在脑海里和草稿纸上推算了很多次

才大概明白这个0.5天是如何得到的

所以我在这里引用一个月是29.5天的结论

并说一下自己的推论

在这里我们不数太阳而是数月亮

从一次月亮升起到第二次月亮升起算一天

然后在第二十九天的时候月亮升起以后的下一个晚上

没有见到月亮

所以算半天

另外一种可能

则是通过两个月或者多个月所计算出的平均数

然后结合物候在过了十二个这样的周期之后

发现似乎又回到了和上一个周期开始相同的情况

于是苏美尔人将十二个这样的周期定做“一年”

因为生活方便需要

苏美尔人在使用该历法的时候

并不把每个月平均分为29.5天

而是使一年的十二个月里

六个月是29天

六个月是30天

我们不妨做一个小计算

按照这样的历法来说

一年则是29.5×12=354天

比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年365天整整少了11天

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信息可以知道

我们现在所定下的一年的长度

被称为回归年(tropical year)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年

是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365.2422

但地球真正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并非我们所讲的太阳年

而是恒星年 (sidereal year)

是指从地球上观测

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

当太阳再次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这两个概念

大家需要记住的是

一个是两者所依照的参考系不同

所以计算出来时间不一样

另一个则是恒星年用于天文学

而我们所讲的日期以及过年的“年”

都是指的回归年

在2000年的时候

恒星年比回归年要长20分24.5秒

而这个时间差

则被称之为岁差( precession)

大家记住以上两点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我还是想深入解释一下

为什么回归年要比恒星年短呢

这实际上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所导致的

那什么是进动呢

进动是指一个自转的物体

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从而导致其自转轴绕某一中心旋转的现象

拿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来举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小时候玩陀螺在最后它慢下来的时候

不仅是陀螺在转

陀螺中间的轴也同样在发生着转动

那使地球发生进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在此二者的引力作用下

地球会发生一种叫固体潮汐(Solid tide)的现象

我们平时都知道

涨潮退潮

说的是海洋

是液体

地球为什么会出现潮汐呢

这就要讲到地球的结构了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地球的固体表层其实也有和潮汐相似的周期性升降

也就是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有弹性的不规则球体

这也就是地震波为什么可以传播的原因

地球的固体部分并不是完全的刚体

也就是不全是硬的

地壳上层具有一定的刚性

地幔物质具有某种塑性

而地核外层是液态的

其实从火山喷发出岩浆来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一点

这样的构造使得大地的水准面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

发生着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局部也在发生着倾斜

因为引力的作用强度也与距离有关

地球距离太阳越近的部分当然引力就越大

所以地球的自转

并不是一个水平的自转

而是地轴也在做着类似于画圆锥的摆动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这就导致了地壳每年的角速度比地幔慢50.260角秒

也就是里面转得快

外面转得慢

所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实际上是<360°的

可能讲到这里还是有不少小伙伴不明白

为什么因为上面所讲的原因

太阳年就比恒星年要短呢

现在发挥一下大家的空间想象力

我们来重新构造一个空间

大家先想象一下自己正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躺在广袤的草原上看星星

我们把月亮太阳还有所有的恒星

都想象成在是在地球之外的一个很大的球面上运动

这个球我们把它叫作天球

它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也就是宇宙中任何天体都可以投影到这个球面上

诸如太阳月亮都会在这个球面有一个投影

而它们的投影在天球上的运动则被称为视运动

创造投影的概念

是为了更清晰地描述各个天体运行轨迹间的关系

并使它们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我们把地球的自转轴延长到整个天球

就成了这个天球的轴

名为天轴

而太阳的运动在天球上投影形成的圆

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黄道

大家现在应该也明白黄道吉日什么意思

在上图中的虚线就是太阳的运动轨迹

图中的天赤道就是平分南北天球的圆

而春分点则是太阳从北天球运动到南天球与天赤道的交点

为什么要在乎这一个交点呢

因为我们现在所定义的太阳年

就是被定义为“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通过之前所讲述的知识可以知道

地球的自转并不是一个水平的自转

它是有进动的

所以互换一下对于太阳来讲

它的运动也是不均匀的

所以如果不把一个回归年定义为两个春分点间的时间间隔

所得到的回归年的时间也就是不一样的

那既然定下了春分点

为什么每年回归年的长度还是会有差别呢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此图来源:知乎用户@苏月)

地轴在发生着进动

也就是我们所假想的天球的天轴在发生如图的改变

紧接着就是天赤道的轨迹变了

再接着春分点的位置也变了

所以回归年的长度也就变了

讲到这里关于回归年与恒星年长度的问题

大概就简单解释清楚了

那么问题来了

每年回归年的长度都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又是如何定下

1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的呢

其实这是通过计算此前的121个回归年长度的平均值

所得到的结果

既然恒星年比太阳年准确

我们的历法为什么不用恒星年呢

这是因为太阳年又叫季节年

与我们的气候节气的相关性更大

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劳作

于是我们便把太阳年作为现在的历法年

我们再回到被晾在一边很久了的苏美尔人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前面说到苏美尔人的一年是354天

和我们现在所讲的太阳年大约相差了整整11天

可能这样的时间差

在一年里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这样的话

过不了十年

就会出现冬夏倒置的情形

这又会严重影响到生活以及农业生产

直到太阴历诞生九百多年后

苏美尔人才意识到

要每隔几年在他们的年历上加上一个闰月

才能准确地预报季节的循环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熟悉

没错

在我们中国所讲的农历

经常会每隔2~3年就出现一个“闰月”

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知道了一年大约是365天以后的事

我们放到后面再说

公元前1763年

随着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君主的首都被巴比伦军队攻陷

苏美尔人便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在此之前

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

距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远的尼罗河畔

在古埃及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solar calendar)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古埃及人民具有很高的天文学水平

他们通过对尼罗河河水上涨的规律

以及对天狼星和太阳的长期观察

制定出了一种简便的历法

他们把一年一度的尼罗河的泛滥时间定为一年的开始

然后在这一天在尼罗河的下游

天狼星和太阳恰好会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

这一现象

天文学上称之为“偕日升”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恒星

其亮度仅次于金星和木星

就算在黎明时分也能很容易地见到它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古埃及称之为“索卜乌德”

意思是“水上之星”

听这名字就好像和尼罗河息息相关了

通过对天狼星的“偕日升”和尼罗河泛滥周期的观测

古埃及人民准确地测出了一年为365天

大约到公元前1800年

古埃及人正式启用了一年长为365天的历法

他们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

把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

每一季节为4个月

共12个月

每个月30天

年末余下的5天称之为“闰日”

作为他们的节日

被用来庆祝五个神的生日

五个神分别是

冥神、太阳神、黑暗之神、生育女神以及死亡女神

为什么古埃及人民只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呢

因为古埃及地处热带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没有我们这么明显

所以三个月的划分更能贴合他们的生活及耕种

像我现在大部分时间生活学习都在广州

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一年也许只用分夏冬两季就足够了

虽然古埃及人民计算出了一年为365天

但和我们之前所提到的现在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比

还是少了6个小时

这样的话

每相隔120年就会出现一个月的误差

这在当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过可能是当时天狼星和尼罗河泛滥密切相关的原因

导致古埃及文化有明显的星神崇拜

所以也就有专门的祭祀负责天文学的观测和记录

有学者认为金字塔就是为了用来观测天狼星而建造的

于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观测以后

在公元前1300年

古埃及人更准确地测定出了天狼星“偕日升”的周期

大约为365.25

这就和现在所用的太阳历十分接近了

但是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和计数

在历法中所用的平年只有365天

不包括余下的6个小时

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四年一闰

其实是古罗马人定下的规则

古埃及人并没有和后来的古罗马人一样设置闰年

而是制定了一个长达1461年的周期

也就是1461年后时间会提早整整一年

每每看到古埃及人民的这个做法

不禁感慨于他们的文化自信以及宽大胸襟

文化自信是因为当时的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王朝不会灭

宽大的胸襟则是因为

如果考虑到自己的王朝不能存在这么久

却还是坚持使用这种历法

这完全是在惠及后世啊

不过这样的算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会越来越大

于是在公元前238年

埃及法托勒密三世

下令每4年就增加一天

以纠正这种不精确的误差

但是在月份的分配上

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做出改变

现在来到古罗马

公元前59年

儒略·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

他聘请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家索西琴尼

索西琴尼根据古埃及人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将一年为365.25天这个宝贵的数据送给了罗马帝国

公元前45年1月1

此历法取代旧罗马历法开始实行

被后世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儒略历是一部纯粹的阳历

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

单数月是大月且每月31天

双数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月平年是29天

闰年则为30天

每年设365天

每四年一闰

闰年则有366天

到了这个时候

历法就已经发展到和现在所使用的相差无几了

但是在大小月的分配上

和现在比起来还是有所差异

8月为什么当时是小月现在是大月呢

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

8月的拉丁名(August)即他的名字奥古斯( Augustus)

因为他刚好是八月出生的

加上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

连和七月出生凯撒(Julius)名字一样的7月(July )都是大月

那和他的名字一样的月份怎么能是小月呢

这样多没面子

于是他从2月里拿了一天补到8月

使8月有了三十一天

又把9月和11月改为小月

10月12月改为了大月

不过屋大维(奥古斯都)可不背这个骄傲自大的锅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事实是

屋大维是于九月份出生八月份去世的

前面关于月份的设置的确是他的旨意

但是为月份改名这件事却是他死后元老院的安排

至此

就大致形成了我们现在月份分配的格局

其实罗马在儒略历没有诞生之前

官方使用的是类似于苏美尔人的太阴历的历法

并在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

且每个闰月长度等于3/4个普通月

本来这个历法的原意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

但是大家也能看出来

这个闰月的添加似乎很是随意

没错

这个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

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战争或者其他原因

这些神官们不宣布哪一年是闰年

囿于消息的传播限制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百姓们就无法知道有关于闰年的具体消息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在凯撒执政时期变得十分严重

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

让历法和太阳的运行规律结合起来

而不受到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在人类史上真的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举措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对于事物的追求也在不断趋向于极致和完美

在后来的天文观测和计算中

得出一个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

因为儒略历比回归年的365.2422天要长0.0078天

也就是每400年就要多出3.12天

其实历法大约发展到儒略历的时候

就已经几乎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了

但是正是因为人类对于极致的追求以及对未知的探索

才使得我们的文明一直在向前进步着

于是在公元1582年

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

批准颁行了由儒略历改革而来的格里历Anno Domini(A.D.)

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元多少多少年

就是采取的这种纪年方法

是以耶稣诞出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而且格里历特别规定

除非能被400整除

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立闰日

这就刚好和我们小学所学的闰年的概念接轨了

虽然格里历在公元1582年就颁布了

但还是经过了几百年之后

才被后来的一些的国家慢慢采用

例如德国在1700年开始正式采用格里历

而俄国一直到了红色革命后的1918年

才从儒略历改到格里历

而在中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

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便采用公历作为国历

后来在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即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同时决定仍然并用我国的传统农历

简略讲完了西方历法的发展史

终于可以开始讲中国的历法发展了

因为随着朝代及时代的更替

中国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历法也不断改变着

我们先通过一张表格大致了解一下中国历法随朝代的变化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

中国传统阴阳合历最早源自何时目前无从考究

但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

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公元纪年

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历法都被使用过

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古六历:

即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

古六历也叫“古四分历”

现代学者考证四分历最早施行于公元前427年

当时的历法以366日为一岁

确定闰月位置并运用“减差法”减去多余的天数

这和后来的加闰月的方法恰恰相反

当时已经有了日、月、旬和时的概念

不过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周朝王室衰落

诸侯各行其是

因此出现了多轨制历法

也就是各诸侯和各地部落都有着自己的历法

一直沿用到汉武帝时代

因为发现历法与天象运行出现了偏差

于是当时公孙卿、司马迁等人联合上书

“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

正朔的原义是指某朝历法的第一天

后来也指农历的第一天

改正朔是为了表示新呈之天命

汉武帝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宣布改历

改当年为太初元年

定一年为365天

并通过计算确定闰月

至此之后

中国历朝颁布历法大都从于太初历

再后来当每个新的朝代诞生的时候

虽然都要立正朔定年号

但是在民间始终以正月为新年

而干支纪年法的子月仍然维持在11月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到现在

几乎每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都知道

中国现在用着两套历法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里

把国际上公用的叫作阳历

即太阳历的意思

另一套则叫作阴历

即太阴历的意思

很多人可能认为阴历就是农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说的农历(农民历

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

农历自春秋时期诞生以来

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而且在民国以前

农历就一直作为各个朝代的官方历法

阳历参考太阳

阴历观察月亮

而阴阳历

则是同时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

农历名字的由来

是文革时期除四旧去阴阳之后的名称

但是这个名字其实算不上很合适

因为农历是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

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

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

并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

农历里一年长度和回归年不同

但是可以通过加闰月的方式

让一段时间历程里的平均历年和回归年天数保持相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导致了一年最少只有354天

而最多则可以达到384天

而中间这可以长达一个月的游移时间

也并不能很完美地指导农业劳作

所以

不少学者认为与其称其为农历

不如称其为汉历

汉历这个名称

其实从汉武帝就产生并且沿用了

农历的核心问题是置闰

那置闰有规律吗

当然是有规律的

早在春秋时期

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创立了

“十九年七闰”的制度

关于“如何得出十九年七闰”这个问题

因为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就不在这里展开讨论

我们着重来看一下十九年七闰该如何设置闰月

在这个十九年的周期里

“前11年置4闰,后8年置3闰”的规律

而具体在哪一年哪一个月置闰

则需要专门的历法编制机构进行推算

这一项工作

目前在我国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规则是这样的

朔所在的农历日定为农历月

冬至所在的农历月定为十一月

如果从某个十一月开始

到下一个十一月之间有13个农历月

则要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

并设置其为闰月

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点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上面所讲的中气节气的概念是不同的

节气是指在干支历中

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

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而中气则是指在月中以后的节气

我们都知道节气与节气之间都是有一定的间隔的

所以并不是每个月都会有中气出现

如果没有中气的出现

就要遵循以上规则进行置闰了

弄清楚了阴历阳历阴阳历的区别

以及置闰的规律

再来看一看在中国古代是如何计算出一年是365天的

首先要知道的是

古人是通过测量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周期

来确定一年的时间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直观表现

就是它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的回归性

所以我们才有把太阳年称为回归年的说法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

就是夏至时太阳最靠近北方

然后慢慢南移

到冬至时最靠近南方

然后又慢慢北移

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把太阳的这一运动直观地反应在了影子的变化上

他们发现对于同一个物体

冬至时影子最长

而夏至的时候影子最短

于是古人则把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

定为一个回归年

这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岁实”

但是之前提到

现在的回归年是以两个春分点间的时间决定的

而中国古代则是以冬至点为标准

所以按此二者所得到的回归年

其实是有一点点误差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何确定冬至呢

在地上立一根杆子

看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个时间点就是冬至了

对于需要严谨钻研的问题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专门测量回归年用的工具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取名为圭表

立着的为“圭”

用来产生影子

水平的名为“表”

上面标有刻度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理听上去很简单

但是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

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影响最大的就是测量精度的问题

由于太阳光线漫散射的原因

影子的边缘总是模模糊糊的

导致测量一直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

最开始人们想的办法是将刻度细化

但是其实这样对实际结果起不到多大帮助

在古代如果量错一分

按此推算出来的冬至时刻

就会有一个或半个时辰的误差

在唐宋以前

人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来缩小误差

公元400多年

祖冲之就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即在冬至的前若干天和后若干天测量影长

并通过对称的思想推算出冬至时刻的影子长度

最后通过他的推算得到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

这个数据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正是儒略历所用的回归年长度

这比欧洲早了整整700多年

后来到了元朝

一位名叫郭守敬的仁兄出现了

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他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1981年

为纪念他诞辰750周年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再后来天上也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所做的重大贡献之一

就是改进了测量太阳年的方法

并且计算出了较为精确的数值

因为细化刻度起到的作用不大

郭守敬想到的办法是把圭表放大

于是他在登封修建了一座观星台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这个观星台的高度是普通圭表高度的五倍多

这样一来影子就相应变长而有利于测量

这个观星台现今依然存在

目前位于登封城东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镇周公庙内

在这个观星台上方可以看见一个横梁即为刚才所讲到的“圭”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横杆在“表”上的投影即为要测量的数据

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

影子边缘模糊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

于是郭守敬又发明了一个辅助观测仪器

名为“景符”

景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中间带有小孔的铜片

所利用的其实是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原理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阴影通过景符上的针孔

就会在圭尺上产生一个内含横梁的太阳影像

调解景符使横梁中分太阳影像的时候

读出它的刻度

就得到了日面中心的影长

而以前得到的其实都是太阳边缘的影长

所以会略有误差

通过这种方法的测量

再运用祖冲之的计算方法

总结了6次的测量数据之后

郭守敬便得到了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的结论

与现代测量值365.2422天高度一致

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史的一大壮举

但是在中国

最早得出365.2425这个数值的人

并不是郭守敬

而是南宋一位名叫杨忠辅的男人

史书上有关他的记载不多

他比郭守敬早出生几十年

在其著作《统天历》中第一次提出一年为365.2425天

而且更厉害的是

他还发现回归年长度在逐渐变化

但是如此厉害的一个人

相比于郭守敬而言却有些鲜为人知了

在阅读一些史料之后

我总结其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因为他并没有提出关于此数值的具体测算方法

二是因为其在为官生涯中

因错算一次日食时间而被罢免

则可能是因为其所处年代为宋末

而郭守敬提出该历法时则为元初

不管真相如何

在历史的洪流中

他们的名字都应当被我们所铭记

中国的历法的演变

到这里也简略梳理了一遍

而关于中国古代各种各样历法的具体内容

真的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到近代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公历

1884 年10月13日

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

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黄历物候是什么意思

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

格林尼治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

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

在计时方面

从古代的圭表、漏壶、日晷、晨钟暮鼓

到现在的各类钟表甚至铯原子钟

我们对于时间精准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而现在生活中所用到的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数据

其实里面都藏着一部广袤的历史

它们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和追寻的结果

写在最后

如果是以往的时候

这个部分我都会飞快地完成

但是当这一篇文章终于快要完成的时候

却不知道该写一些什么

这篇文章的完成周期对我自己来讲很长

但是对于世界历史来讲

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而我所了解的

也仅仅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历史就是历史

它站在原地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历史和年月日一样

绝不是没有生命的存在

它们绝不是干巴巴的数字

而时间

也绝不是没有温度的东西

关于年月日的0.1切

就写到这里

时间的轮盘还在滴答滴答转动着

人类也依然在一直向前进步着

对于未知的探寻

我们从未停止

部分参考资料

[1]赵立行.《古埃及的智慧:太阳神的现世王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2]赵开化.中华万年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3]郑长波,刘连福.《农历置闰月方法的解析》[M].大连:《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4] 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M].2005.

[5] 塞诺博(m. Charles Seignobos).《古代文化史》陈建民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77

[6] 海上.《中国人的岁时文化》[M].岳麓书社,2005.

[7] 塞缪尔诺亚克莱默,《历史始于苏美尔一有记载历史以来的39个“第一》(History Begins at Sumer Thirty--nine”Firsts” in Recorded History),1956.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