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查老黄历(最准确的老黄历看日子2023年)

中华老黄历排甲,阳历,阴历,立春,地支,闰年,日干,中华,排甲,老黄历

日的干支求法

日的干支求法比较麻烦。因为不管是阴历或阳历,每个月的日数都不统一,加上每年的日数是三百六十五、二四二二四……天并非整数。中国历来命理学家对日的干支是最莫可奈何了,不是乖乖的拿着一本万年历(寸步不离身)来看(查了以后还是得算),不然就得死心踏地的把瞎子(瞎子无法用万年历)的“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支诀”苦苦地把它背下来(历害),此地列出此诀让各位了解其中大略(参考而已,后有捷法起码简单一百倍):

“星平会海”内记载“新传一掌金”说:“夫一掌诀,古之作者,不肯详细教人(可见日干支之难推算,但这实在是对古人而言),今以八八六十四卦撰成,仍以音韵相协,给学者读之易记而无疑义。假如甲子则以乾子代之,乙丑则以始字代之,六十甲子代字为:

甲子乙丑乾妡金,丙寅丁卯遁否火,戊辰己巳观剥木,庚午辛未晋有土,壬申癸酉坎节金。

甲戌乙亥屯济火,丙子……”这排下去甚长甚长,总之古人用六十四卦名字来代替六十个干支,换句话说,要先把每个干支和每个卦名连起来背熟,这六十个卦名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大部分是不常用的怪字,要背下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这才是开始,真正要背的是:例如明朝嘉靖四十三年掌诀为:

“乾济外四辰鼎闰,屯旅坎离有,蛊晋嗑晋嗑剥久。”这只是一条,想要帮人算命的话,至少要把类似右条的奇怪条文背上个一百条才够应用。这需要惊人的记忆力,我自认无此能力。然后,条文上除第一字代表年干支,第二、三、四字代表何时立春之外,其余每年字代表阴历每个月初一的干支代号,然后根据初一的干支推算其余日期的干支。古人是说这种“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诀”与万年历无异。但我实在想象不出有几个人有如此记忆力(嘉义民雄柳相士即有此能力,而且迅速异常,所以我说他像一部活电脑)。现在我分述两种可以常用的日干支求法,一是通常使用的查万年历之法,二是我发明的日干支代数求法。

(一)查万年历方法

查万年历之法,总比“逐年立春日时及推流日干支诀”简便得名,但需一卷随时在手,平日在家万年历取来容易时可以使用。

万年历种类也很多。此地举两种记载法说明之:

①壬寅西历一九六二年

正月小甲申、甲戌、甲午 十五日戊子午初初刻八分雨水 阴历正月一日甲戌(阳历二月平五日)

二月大癸丑、癸卯、癸亥 初一日癸卯巳初一刻五分惊蛰 十六日戊午巳正一刻六分春分(阴历二月一日癸卯阳历三月大六日)

上列只举两月说明,以下类推即可。第一直横的止月小甲戌就是阴历初一的干支,甲申是十一日干支,甲午是二十一日干支。中间“十五日戊子……”表示节气日期。下格表示“阴历正月一日”就是等于“阳历二月五日”,“平”字表示此年是阳历平年,二月份只有二十八天。如果您是根据阴历要求日干支,则从列出的初一、十一、二十一日的干支来顺推即可求出任何一天的干支。例如表列的正月初一是甲戌,如求初二日干支则是乙亥,以下类推。如果您是根据阳历要求日干支,则根据下格所列阴阳对照日期顺推或逆推即可求出。(此法实也不觉迅速)

②有一种阴阳对照历,以阳历为基准,阳阴历每日都有对照。但是没有列出干支来,其干支和节气时间一起列在两旁。那么您必须先找到最接近您要求的日期附近的节气,然后查出该节或气的干支再加以顺或逆推到您所要求的日期,即可知道您要求的日干支为何了。(我总觉此法有些不科学,叙述不免简略,请见谅。)

(二)我发明的日干支代数求法

此法只适用于阳历(阴历法较阳历繁杂且不适合六十干支的设置,我曾想也为阴历想出一个代数法,但是最后终于弃笔投降,阴历每年大小月的安排顺序都不一样,近百年间我一一查阅过,竟没有重复过,尽管十九年七闰的安排都一样了,也无法作出公式来。否则的就要就教阴历专家了),如果您所持的日期是阴历的话,只好请您换成阳历才能使用此公式。照理说,目前通用阳历,出生证明的日期也登记阳历。任何证书上的出生日期都要求登记阳历,加上现代年轻人对阴历已不复注意。这公式应该是最实用而简捷的。此地我开门见山的将公式算法列出。设年数(西元十位以下年数)为X,日数(自元月1日起)为Y,()q为求商记号。

则日干支数={5(X—1)+[(X—1)÷4]q+15+Y}r÷60

(此公式适用于西元1901年以后的任何一天)

这公式的意思是将西元年数减一之后乘以五,加上年数减一之后除以四的商(余数不管),再加十五,再加上日期之后的总和再除以六十所得余数即为日干支数。

例1、求西元1943年2月5日的日干支

则年数X为43,日数Y=5+31(1月份的天数)=36

日干支数={5(43-1)+[(43-1)]÷4,q+15+36}÷60=31

日干=(31÷10)r=1=甲

日支=(31÷12)r=7午,故1943年2月5日干支为甲午(查诸万年历无误)

例2、求西元1975年10月9日的日干支

解:年数Ⅹ为75

日期Y=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31+28+31+30+31+30+31+31+30+9=282

日期多于60数倍可先求得(282÷60)r=42

则日干支数={5(x-1)+[(x-1)÷4,q+15+Y]}÷60=25

日干=(24÷10)r=5=戊

日支=(24÷12)r=13(无余数即以除数为余数)=子

故1975年10月9日干支为戊子(查诸万年历证实无误)

※注意日期求法,由于阳历每年大小月安排法是一月大31日,二月小28日,三月大31日,四月小30日,五月大31日,六月小30日,七月大31日,八月大31日,九月小30日,十月大31日,十一月小30日,十二月大31日。除了二月份遇闰年时增1日为29日之外,其余每年都一样。请务必记好才能应用公式。遇闰年(即西元年数除以4,除得尽即为闰年,当年2月份为29日,其余年数除不尽之二月份则皆为28日。

右列公式为最实用公式。但是如果大家有兴趣研究古人的命理(尤其是西洋古代名人),虽可能无法得知生时,但是历史上大多有记载其生年月日,则也可研究个梗概。那么我再为各位准备一个公式,可以适用于西元元年以后的三千两百年间。公式如下:

设年数为X,日数(自当年元月1日算起)为Y,()r为求余数,()q为求商。则日干支数:

={5(X-1)+[(x-1)÷4]q-[(x-1)÷100]q+[(x-1)÷400]q+Y+15}÷60

则当日干支可求出。

此求日干支代数法实为我数年来的心血,此处公诸于世只求为命理学求一大进步。如有错误或疑问,敬请大家不吝賜教。公式为何如此设计?为何能附合万年历?我们就不再讲了。大约应用久了之后自能领略其中道理。(※夜间十一时即子时以后即算第二天,即一天开始于零时前一个钟头)

2023年查老黄历

四、时辰的干支求法

时辰的干支求法,此地分成两个步骤:一是普通时辰干支求法,一是标准时辰干支求法。普通时辰干支求法当然比较容易而且能为一般人所应用;标准时辰干支求是比较理想但是并不简单的求法。

标准时辰干支求法,必须以出生人出生当地的准确太阳时为标准,这要求很严格。如果您现在已经了解了准确太阳时的要求,然后为现在将要出生的婴儿求出准确太阳时,推出真正正确的时辰干支来,是不无可能的。但是对于对命理有兴趣的人而言,把命理应用在目前才将要出生的婴儿身上,不但不够切身,而且对于印证工作于事无补。将来也许各位已经觉得命理的确是可资应用的,那么大家把它应用在目前的婴儿身上则是有意义的。可是,目前大家所急急想要知道想要印证的对象,大致上都是自己、亲人、朋友,甚至一些近人名人或古代的先贤,也即大家都想要用既成既有的事实和八字的方程式做印证比较,方面这也是大家对命理感到兴趣的最大因素。如果硬要要求准确太阳时的时辰干支才能使用的话,恐怕十个人有八个人将会如浇冷水。因为除了极少的人之外,您的父母以及大部分人部不记得出生人当时的时间制度以及仔细的时分秒单位。简言之,要为将要出生人求准确时辰干支容易(如果知道方法之后),但是要求已经被生出来甚至长大成人甚至已经作古多年的人的出生准确时间是不容易,或者根本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出生在白天或晚上(此人只好不论时辰干支了),如果您能知道自己是出生在白天或晚上的几点钟或几点半那就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因此此地详述两个程序,无法追究详细出生时分的人就只要应用第一个程序普通时辰干支求法,然后各位看看第二个程序,如果能够按法追查自己出生的准确太阳时分,那么您尽可以应用第二个程序(此程序大抵上是核对工作,其结果大部分可能和第一程序的结果一样),甚至就可以应用到还未出生的后代身上。

(一)普通时辰干支求法

现在(以及近代)所使用的钟表,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小时。这就是所谓的“平均太阳时”。这种时间划分和正确的标准太阳时是会产生微差的。因为地球沿着运行轨道再加上自转(主要是自转),结果并不是天天都是二十四个小时,一年当中真正是二十四小时的只有四天,即四月十五日、六月十四日、九月一日、十二月二十四日(阳历)。其余的日子或多或少。时差最大的是阳历十一月二日,多了十六分二十一秒以及二月十一日少了十四分二十五秒。但是我们的钟表无法跟天象一起时长时短,目前二十四小时制的钟表已经算是最准确的了(否则主要经过换算)。

另一方面,中国人不管是命理上或生活上为了顺序天象及时间意义的表示,把一天的时间就像将一年划分成十二月一样,也分成十一二个时辰。然后按照时间意义和影响又赋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的名称。换句话说;古人认为,时间在一日当中的地位或意义和月份在一年当中的地位或意义是相仿佛的。想一想似乎也的确如此,半夜的子时和严冬的子月中午的午时和仲夏的午月,清晨的寅时和初春的寅月,傍晚的酉时和秋天的酉月等等,确实在对人类的影响上有几能类似的地方。这也就是我国的时间单位和西洋时间单位意义不同的所在。干支设计之妙,前面说过许多,此地不再多言大家自去领略。我们现在用的是二十四小时的钟表,命理上所用的却是有杭能分别的十二时辰,要硏究八字就得将二十四小时换成十二时辰才能求出干支来。

命理上所使用的子时大略说来就等于现在的子夜二十三时到凌晨一时之间,这时太阳是在我们的正背面,正是“子”所显示的冷性盎然阳性活动的时刻;丑时等于凌晨时到三时之间,这太阳渐渐朝我们这一方进行冷性(水性)渐退万物转向生机之际正是“丑”所显示的机能时刻;寅时等于清早三时五时之间,太阳将出东方,正是“寅”所显示万物复苏生气萌芽的时刻;卯时等早晨五时到七时之间,太阳柔光已现万物醒觉,正是“卯”所显示的成长生机盎然的时刻;辰时等于七时到九时之间,万物成长成形转向发挥能量之际正是“辰”所显示的成长渐止开始转向发挥能力的时刻;巳时等于九时到十一时之间,万物此时发挥最高的工作效能正是“巳”所显示火性挥发热能的时刻;午时等于中午十一时到十三时之间,万物已经发挥了最高效能开始转向休息之机,正是“午”所显示热能颠峰之时刻;未时等于十时到十五时之间,万物走入最后冲刺的锐之际,正是“未”所显示机能的时刻;申时等于十五时到七时之间,万物走入肃杀锐进的状况,大阳偏西正是“申”之时刻;酉时等于黄昏的十七时到十九时之间,太阳西沉,万物从萧索正是“酉”性时刻;戌时等于夜间十九时到二十一时之间,太阳已不见,热能完全消散,万物从萧索走向萎缩正是“戌”性之时刻;亥时等于晚上二十一时到二十三时之间,太阳已快至我们的正背面,冷性已漫延开来,万物生物毫无正是“亥”性之时刻,然后又走入子时,阳性又开始蠕动,如此就经过一天了。

当您已知您是出生在几点或几点半时,就可对照上面推出时辰地支出来。可是当您获知的时间是一点钟或三点钟也即现代时间的单数时间而实在无法知道是稍前还是稍后时,则这种时刻正好是在两个地支之间,要周全的话只好两个地支都一并考虑了(或者仔细研究标准太阳时来确定地支)。好在相邻两地支的关系都是协调而相生的,一并考虑。是很合理的。或者当作下一个时辰也可以。

知道时辰地支之后,还要求取干头,因为每天同一个时刻的机能或影响并不尽相同,必须看什么天干加于其上才能比较精确,就宛如月份也有干头变化一样。由此可想而知时辰干支的求法和从年干支上求取月份干支的情形完全一样。换句话说,时辰的天干是跟随日干而变动的。它的变化也是五天(宛如五年的月干支重轮一次一样)重复一次。于是古来就有一个歌诀来说明求时干的方法: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土,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直途。

此歌诀和月干支的歌诀异曲同功。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甲日(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庚)和己日(即己巳、己卯、己丑、己酉、己未)等十二日的话则其时干人甲配子排起的。假若是这几天的子时,则其干支是甲子,假若是这几天的寅时则按照顺序排下来其干支是丙寅;如果是乙日(仔细各日干支参照月干支一节以下从略)和庚日则其时辰干支是从丙子排起;如果是丙日或辛日则时辰干支是从戊子排起;如果是丁日和壬日则其时辰从庚子排起;如果是戊日和癸日则其时辰干支从壬子排起。底下列我所作代数法公式,所得将更为精确,而且迅速:

设日干数为X(求时之前,日于支必已先列出,此地只要干数即可)

时数为Y(非现代时数,而是时辰地支编号,子为1,丑为2…)

则时辰干支数={(【(X÷5)r-1】×12+Y}÷60

(此式和同干支公式微有不同,不能共用)

例1、求乙丑日下午3点半之干支。

解:乙丑日干数X=2(乙丑干支总编号也为2)

下半3点半即15时半,即申时其数Y=9

则时辰干支数={【(Ⅹ÷5)r-1】×12+Y}÷60

={【(2÷5)r-1】×12+9}÷60

={(2-1)×12+9)(2÷5的余数即2,商为0)

=21

故知乙丑日下午3时半干为甲申

因(21÷10)r=1=甲(21÷12)=9=申〕此节以后心算即可。或者对公式已有了解,地支本来就决定,只求干即可。则其公式可简化如下:

设日干数为X,时数为Y

则时干数{{【(X÷5)r-1】×12+Y}÷10}r,然后干往已知的支上一放即是。或者有人对十二支和现代时间的关系懒得记忆或根本不知道则可利用下列公式:

设日干数为X,时数(现代小时数)为Y

※则时干支数={【(x÷5)r-1】×12+【(Y+1)÷2】q+1}÷60

【()r即求余数;()q即求商数】

例1、求壬申日下午9点半的时辰干支。日干数X为9(壬的编号为9)

解:下午9点半即21时半

则时辰干={【(9÷5)r-1】×12+【(21.5+1)÷2】q+1}÷60

={【(4-1)×12+11+1】÷60}r

=48

故此日下午9时半时干支为辛亥,到此年月日时的干求代数求法都齐备。也许您觉得背四条公式也麻烦,那么请准备一张小卡片将下列公式记下,只要您有阳历的生年月日时(全部现在单位即可)即可应用这张可以随身携带好比名片的公式卡:

干支总数60

干数甲1、乙2、丙3、丁4、皮5、已6、庚7、辛8、壬9、癸10

支数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干数=(干支数÷10)r(即余数)

支数=(干支数÷12)r(即余数)

年干支数=(X-23)r为X(X为年数,以西元为准)

月干支数={【(X÷5)r—1】×12+Y+1}÷60(Y为月数以阳历月为准)

日干支数={5(X—1)+[(X—1)÷4]q+15+Y}r÷60

时干支数={(【(X÷5)r-1】×12+Y}÷60

(二)准确时辰干支求法(如何迅速取得真正太阳时)

前面说过,目前我们所用的时钟和真正的太阳时是有所差别,其中差别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因为我们所用的时刻标准是“中原标准时间”,它是根据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定出的二十四时区而决定的,“中原时区”的时刻即以东经百二十度也即世界时区的“东八区”为准的,换句话说在东经一百二十度一线上的地区如台湾海峡一带的时钟可以说接近准确的太阳时(但也是平均的)。中华老黄历zejiri。cn但是在台湾就有差了,例如台北市约在东经一百二十一点五度上面,和中原时区标准经度一百二十度相差约一点五度,根据时区在经度的分配,十五度为一时区,平均每度约占四分钟,台北市和标准时区相差一点五度则相差方分钟,所以台北市就应该比中原时间多六分钟才对。但是其他地区就还要再算了。再加上所谓的时差(平均太阳时和真正太阳时之差),更加上我们政府所颁布的夏令时间,要在时钟上找到真正合乎命理学要求的时间标准几乎令人不耐烦到想要生气。但是各位别急,此地我倒有一个古今合璧的好办法,也不要管它什么时区,也不必管什么夏令时间,但是时差的问题却稍微要管一下。

本人才学疏浅,无法详知古人没有钟表到底如何来确定时间标准,据说有几种,一种是由古代天文台由天体测得时间然后叫打更的到各处报时;一种是用更漏(滴漏——大概是装水的计时器,一种是看太阳升降的角度来决定时间,一种是看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斜度来决定时间;另外一种是利用日晷(在中国古代一定有,但似乎并不普遍)来知道准确时间。上述这些方法除了天文台的钦天监可以测得精确至分秒的时间之外,其余的都不能算最精确。但是不能小看这些原始方法,因为他们都片面的知道了真正的太阳时,原因是他们的时钟就是我们时间引以为准则的太阳。我们现代之所以有所谓时差或非太阳时乃是因为我们再也不看太阳了,只以人造的钟表为依据的缘故。现代的钟表绝对是文明的产物,但是依然有缺点,如何来补救呢?大家不妨恢复原始一下,研究一下日晷的原理,制造一个精确的日晷(不必大,大致像闹钟也可,小至像手表也可),如此一来我们很轻易可以得知真正当地的太阳时的正午十二时(实在有此必要,因为不必说一个时区的十五度之差,即使一个台北市的东边和西边其真正中午就有微差),然后将我们的“文明”手表或钟对准这时的十二时正,那么您的表所指示的时间就几乎是标准的区域太阳时了。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全台湾各地都知道自己当地的标准时间,而且全世界都可以用。如此的古今合璧法,既没有古人日晷那种没太阳就“不知道怎么样”的缺点,也没有今天钟表总有一些地区并非正确当地太阳时的缺憾。现代社会大家忙碌非常,也许所紧张都是眼前的生活问题,那么也许他没有这必要,但是对于想对宇宙一探究竟,或者想研究命理八字的人,准备一个轻便的日晷仪配合钟表使用是绝对必要的。

本人此地有几个日晷仪简单设计式样,大家可以参考研究制造如下:

1、碗型日晷仪(碗型半圆中空物,中心立支针或铁线,长度与碗周平齐,自古心至碗周划上五条(连最外圈有六条线)圆周,每条圆周代表两个小时(即一时辰)的界限。然后经过圆心画一个十字上标东西南北。若要更精细则在每两条线中间再分划更细的刻度。另外在碗底还要加设水平器和指北针(仪器店有售)来测知此日晷仪是否水平和对正正北。此器可测量标准时间(太阳时)至下午六时或早晨六时。但是最重要的只有正午的测定,其余的时间还是让科学时代的钟表来配合表示即可。

2、白平底型日晷仪——此仪只需一个方型平底、一根铁钱和水平器指北针即可构成。因为此仪只帮我们测定正午来调整钟表,也足可应用了。

这两种日晷仪完全依靠阳光照射铁线在底盘上造成影子,根据影子的长短方向来判断时刻,但是要知道,除非太阳行经黄道十二宫的路线正好是在您当地的正上空则正午时铁线的影子会完全和铁线的立点重合,影子的长度等于○,否则的话,铁线的影子到了正午仍会有长度,这时我们是以最短的影子朝向正北或正南(仪上有指北装置)为正午。如果一来,标准区域太阳时可以大功告成,然后依据前述的代数公式即可求出准确的时辰干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